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隧道施工过程中,常常会出现空气能劈裂现象,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。本文将从隧道空气能劈裂的成因、危害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,以期为我国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有益参考。
一、隧道空气能劈裂的成因
1. 地质条件
(1)地层应力:隧道施工过程中,地层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,导致应力重新分布。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,地层将产生裂缝,形成空气能劈裂。
(2)岩性差异:不同岩性的地层,其强度、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,岩性差异较大的地层容易发生空气能劈裂。
2. 施工因素
(1)爆破施工:爆破作业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。爆破产生的冲击波、振动等对周围地层产生破坏,导致空气能劈裂。
(2)掘进施工:掘进过程中,地层暴露面积增大,地层应力重新分布,容易引发空气能劈裂。
3. 环境因素
(1)气候变化:气候变化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、岩土体膨胀收缩等,对隧道围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,容易引发空气能劈裂。
(2)地下水:地下水对隧道围岩的侵蚀、软化作用,降低围岩强度,诱发空气能劈裂。
二、隧道空气能劈裂的危害
1. 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安全:空气能劈裂导致隧道围岩产生裂缝,降低围岩强度,进而影响隧道结构安全。
2. 增加施工成本:空气能劈裂需要采取加固措施,增加施工成本。
3. 延长施工工期:空气能劈裂的处理需要一定时间,导致施工工期延长。
4. 威胁施工人员安全:空气能劈裂可能导致隧道坍塌,威胁施工人员安全。
三、隧道空气能劈裂的防治策略
1. 预防措施
(1)优化设计:在隧道设计阶段,充分考虑地质条件、岩性差异等因素,合理选择隧道断面形状、尺寸等。
(2)施工技术:采用合理的爆破技术、掘进技术,降低对地层的破坏。
2. 应急措施
(1)监测预警:加强对隧道围岩的监测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,采取应急措施。
(2)加固处理:对出现空气能劈裂的隧道,及时进行加固处理,确保隧道结构安全。
隧道空气能劈裂现象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。通过对隧道空气能劈裂的成因、危害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,有助于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水平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、施工因素、环境因素等因素,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,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、顺利进行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伟,王军,李晓亮. 隧道施工中空气能劈裂现象分析及防治[J].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,2018,15(2):1-6.
[2] 刘伟,陈明,刘永刚. 隧道施工中空气能劈裂现象研究[J]. 工程地质学报,2016,24(3):405-410.
[3] 李永刚,张伟,王军. 隧道施工中空气能劈裂现象的成因及防治[J].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,2017,14(1):1-5.